銀行董事會風險治理 專家建議從3要素及4方向提升

▲針對銀行董事會風險治理,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銀行產業負責人陳盈州建議,3大要素及4大關鍵提升風險治理能量。(圖/勤業眾信提供)
記者顏真真/台北報導-2017-12-15 23:06:28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上任以來一再強調公司治理,日前更對中信金控開鍘 ,並直指已離職的大股東辜仲諒已類似影子董事,實際影響中信金的公司治理。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發布「銀行董事會風險治理的下一步為何?」報告內容也指出,自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與金融機構已逐步在「董事會風險委員會組織規程」當中建構風險治理辦法,全面提升風險管理監管水準與廣度,並提供3大要素及4項首要風險問題,協助調整企業治理政策方向。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銀行產業負責人陳盈州指出,過去法規、法遵與監理要求的廣度與強度不斷提升,因此金融機構管理團隊與股東啟動「風險管理與董事會風險監督」計畫。在銀行公會努力推動下,風險治理「三道防線模型」在台灣金控業及銀行業已行之多年。不過,產業發展千變萬化、各國法規多不勝數,錯判局勢將為企業帶來負面影響。

因此,金融機構董事所承受的風險,不再侷限於公司治理的壓力,伴隨而來的是個人聲譽的損害,「能力越高,責任越重」已然成為跨國銀行董事職責的最佳寫照,不可輕忽。

Deloitte研究團隊分析「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及美國「非銀行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2016 年與 2017 年的風險委員會組織規程,歸納發現提升完善組織規程、重視新興風險及籌打國際盃等3大要素,有助提升風險委員會運作效能。

不過,面對 2018 年的到來,勤業眾信也歸納出4項首要風險問題,以協助銀行董事會邁開風險治理關鍵下一步。首先是加強策略風險應對規畫。隨著非金融業透過科技等專長踏足金融業版圖,金融科技(Fintech)等創新模式,已重新定義金融業範疇、發展模式及價值鏈。不僅為各國政府於促進產業發展、監理帶來新的挑戰;對企業而言,無論是內部提升優化或挹注外部創新資源,制定新策略勢必將招致風險,如何跟隨市場變化、掌握策略風險最為關鍵。

第二、重新審視監督三道防線。隨著金融業營運範圍不斷改變,業務單位、獨立風管部門和內部稽核單位組成的《三道防線模型》,於實務操作上應持續檢視並不斷調整改進。風險委員會除應加強重組並消弭重疊責任,透過高效能治理架構確保三道防線功能。同時,也應辨別董事會內外部的功能性委員會的風險,全面掌握風險來源。

第三、風管至上邁向永續經營。美國財政部將依循行政命令重新檢閱金融規定,市場也傳出銀行監管法規將鬆綁的消息。儘管如此,以風險管理為前提的資產運用、人才培訓計畫、提升新科技處理風險效力、加強自動回報機制,並即時掌握政府政策與法規變化等,才是防範風險、樹立良好形象與維繫顧客關係、邁向永續經營之道。

第四、平衡策略發展與資本流動。企業向銀行借貸資金進行投資或其他運作,為商業活動中常見模式。而銀行的營運策略,也應平衡業務發展和資本流動性等需求,將資金釋放至合適的對象與單位。此外,跨國拓展經營版圖時,也需綜合評估子公司、各部門與各地區的發展需求,以打造優質、健康、良性的生態體系。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盈州表示,了解風險控管的精髓莫過於須通盤了解金融機構所涉及的風險本質,在風險持續變化之際,即時重新評估風險策略、明訂責任歸屬與範圍,並確保委員會成員保持主動積極態度。

陳盈州強調,雖然各國金融法規與發展有所不同,台灣的金融業也未必受轄於美國或其他國際監理機構,但期望借鏡國外監理機關治理要點與實務經驗,協助台灣業者了解金融機構對風險治理的承諾,重新檢視風險治理架構與發展,全面性聚焦提升風險治理品質。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