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陽文教基金會今(29)日在西螺文化館辦理「竹夢螺陽」小型竹構造集會空間設計成果展;雲林科大學生以台灣地產的竹子為骨架設計ㄧ座小型竹構造集會空間,完全穿透歷史建築景觀與環境,以西螺歷史文化及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的定位及願景,啟發學生創造的思考空間。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設計成長廊的形式藉由巧妙地搭接方式,創造出不同風貌的捷發茶莊。(圖/記者蘇榮泉翻攝,2017.11.29)
由螺陽文教基金會、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系蘇明修老師及大藏建築師事務所甘銘源建築師合作的「竹夢螺陽」成果展,是透過雲林科技大學建築系合作規畫課程,鼓勵學生以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後院空間,設計發想ㄧ座小型竹構造集會空間。讓學生了解西螺歷史文化及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的定位及願景,再透過小組研究討論方式,由學生們自行分組進行設計;用台灣地產的竹子做為主架構建材,配合老屋、大樹、庭院等景觀環境來構思可聚集約70人之集會空間。解決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每年缺乏辦理各類人才培育工作坊場地外,更能彌補目前集會空間狹小的問題。
9月開學後的5週課堂時間內,蘇明修與劉銓芝老師與大二同學透過創意激盪,設計完成出多座造型、概念不同的竹構棚架作品並完成模型製作。同學完成的19件作品於校內進行評審競賽,由吳啟瑄、林祐伃勇奪第一名,除獲取4000元獎學金外,並得將該作品在後繼辦理的工作坊中,集合眾人之力,落實建造出來。第二名是林心玲、吳佩諭獲2,000元獎學金。第三名是傅佳琪、何至鍵獲得1,000元獎學金。除此外更有佳作數名-陳思妤、賴靖涵、鄭沛慈、潘宣君、于詩昊、鄭硯隆、朱曉寧、葉秋成,各獲獎狀乙枚鼓勵。
奪冠的雙人組吳啟瑄、林祐伃表示,期待我們的設計融入這塊土地,跟著這塊土地一起生活一起呼吸,創造出院中有園,園中有院的感覺。設計理念:設計成長廊的形式,讓它不單單只是一個集會場所,而是一個能夠連結捷發茶莊、後門以及龍眼樹的空間,在這裡可以感受到很多不同的光影變化,也可以讓大家自由進出和捷發茶莊、龍眼樹作互動。我們在這塊基地上保持了歷史建築物本身的價值以及風華的展現,並且希望藉由巧妙地搭接方式,突破古物的枷鎖,將兩者合而為一,創造出不同風貌的捷發茶莊。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螺陽文教基金會每年辦理各類工作坊,如金屬、木雕創作工作坊等,鼓勵社區及青年學子進入西螺老街體驗參與社區創新活動。107年1月15日至1月20日寒假期間,將辦理的「竹夢螺陽」工作營,廣邀社區居民和建築系的學生參與,透過營隊生活互動交流、激勵創新,讓學員合力完成竹建築創作,共同為提升西螺的藝文環境盡心力。經網路公開徵求,已徵募20位學員將參與,創作期間將由螺陽文教基金會提供食宿並邀請甘銘源建築師及多名業師指導,工作營結束後並將頒予時數證明。
此計畫,除增設一個融合歷史建築與創新竹構造空間,做為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延伸場地之外,更可視為集合眾力,結合建築、裝置藝術、公共議題、學生參與、社區提升的一個創新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