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 14 日在海清 FICC 頻道發表他對中國債券市場的看法,他表示當前的中國債券市場,已經完全偏離基本面和央行的定價邏輯,用任何傳統的債券市場分析框架均無法解釋 2017 年 10 月份以來的頻繁無利空暴跌,以及對利好的極端無視,市場對利多消息的解讀是利多出盡,反而成為了更好的做空機會;他提醒,
在房地產已經開始趨勢性回落的背景下,若出現持續債災,可能導致債、房、股共振式下跌,這可能導致中國難以承受的金融系統風險。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鄧海清表示,目前中國經濟基本面回落(三季度 GDP 回落,10 月 PMI、進出口、工業增加值均不及預期),信貸高燒得到遏制(10 月信貸不及預期,消費貸大幅下滑),債市收益率相對貨幣市場利差處於歷史最高水平(10 年期國債與 R007 之差歷史均值 20BP 以內,當前已達 50BP),均支持債券收益率回落。
從央媽態度看,提前開始 2 月逆回購、罕見辟謠同業負債占比調整、大量凈投放等均表明央行維穩意圖,但債市同樣並不買帳。 即使從所謂全球央行收緊的邏輯來看,目前美債收益率還遠未回到去年 12 月的高點,歐債也遠未回到今年 7 月份的高點,憑什麽中國債券收益率要率先頻創新高?
鄧海清認為,
目前債市的核心矛盾在於,債券市場對新一屆財經官員(新任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主任、新任央行行長)的政策不確定性的擔憂,特別是對潛在的緊貨幣 + 嚴監管的恐慌(目前市場傳言的人選是明確反對寬貨幣和鬆監管的),導致債市呈現出利空就大跌,出利好也大跌,沒消息依然大跌的罕見局面。
鄧海清指出中國債市這一行情可以類比美國 2016 年底的美債「川普行情」,即川普上台後,美國市場對於未來美國經濟出現了不切實際的幻想,導致美國債市暴跌,10 年期美債收益率達到 2.64% 的高點,之後市場發現對於美國未來透支過度,債券收益率開始震蕩下行,即使到現在也僅為 2.4%,並未回到「川普行情」的高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鄧海清表示,
中國債券市場對於新一屆財經官員的恐慌,恰恰是當前中國債市最大的灰犀牛。他指出,從中國實際來看,緊貨幣 + 嚴監管超預期的可能性並不高,底線思維不是簡單地通過緊貨幣 + 嚴監管防範金融系統風險,也需要避免由於處置風險引發更大的風險。因此他仍認為,即使考慮新任財經官員問題,當前債市也已有透支和超調之嫌,長期來看債券市場的配置價值非常充分。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鉅亨網》
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