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柯文哲市長說「國父革命十次的故事對大學生是很大的誤導,「錯一二次就該改了」,我以為他說的是要改變「方法」,但這不就也是「失敗為成功之母」的意思嗎?仔細看,他說的是失敗一二次,就應該要改變「目標」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柯市長的講話有一定的道理,看成功者的故事,會有「生存者偏誤」的盲點,例如某人辛苦努力打上了大聯盟,但是打不上的人更多,只是失敗者的故事不會出現在媒體上。
但,如果按照柯市長的說法,那是不是國父當初興中會革命失敗兩次之後就應該要放棄,讓清朝延續呢?是不是年輕朋友追尋自己的理想,一年、兩年沒有成功,就應該要絕望放棄了呢?
「人如果沒有理想,跟鹹魚有什麼分別」,這句台詞雖然有勵志的成分,可能也有些美化了現實,但畢竟仍是生命的一個價值。
以我為例,我的高中和大學,都不是所謂「第一名」的名校,考上當時號稱「鐵飯碗」的公職已經是讓窮苦出身的父母,覺得「了不起」的成就,「這個孩子不用煩惱了」、「不用像我們要靠勞力日曬雨淋的掙一口飯吃」。後來我辭職參選高雄市議員,落選後沉迷半年多的網咖,在友人的鼓勵下幸運考上政大法研所,之後再進入馬英九競選團隊,數年之間從一個平凡的小人物,獲拔擢為總統府副祕書長,這好像有一點點接近了世俗上所謂的「成功」。
但人生逆變難料,2013年我因為出面抨撃司法關說而離開政界,自我放逐,一度茫然不知未來。
沉澱後靠著寫作重新站穩腳跟,也因為許多網友的支持,建立了一些網路上的影響力。我常覺得,我的人生遇到的無數低潮,每一次低潮都是我的人生養分。因此我常常以我自己為例跟朋友分享,「不要怕失敗,失敗是成功的階梯。」
但有一次,朋友吐槽我,我會這樣說是因為現在的我「還是站著的」,若回到我被四方挫折海嘯包圍的過往,如果在那時,我一蹶不振的倒下了,那現在的我還能說「失敗是好事」嗎?
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如果站出來譴責司法關說,然後被徹底撃垮,最後連自己的家庭也無法照顧,我還能夠說這是值得的嗎?
説真的,這確實很難回答。但我還是會説「是值得的」吧!因為,就算沒有好的結果,也不等於過程是沒有價值的。尤其是,成功和失敗,其實也沒有明確的界限,有勇氣為理念受傷,如果把目光看著因此受的「傷」或「倒下」,那叫「失敗」,但如果把目光投向願堅持的「理念」,那就是另一種「成功」。
更何況,夢想指的不就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嗎?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本身就是一種成功。例如參選台北市長,就是想要實踐抱負、為人民做一些事。就算落選了,也不過表示有更好的人出來服務,這也是成功。只要把「小我」放小一點,「成功」意義就會無限展開。
而重要的是,有這様的樂觀,成功機率也會因此增加。畢竟,樂觀不一定會帶來喜劇的結局,但悲觀帶來的卻是必定的「杯具」。
最後,柯文哲是個「從小贏到大」的人,所以會去貶抑「失敗」的價值,不認「失敗」這位「成功的母親」,這也是人情之常。但絕大多數的人,很難有柯文哲名校到名醫的一路順遂、勝利人生。大部分的人,常常在人生的低谷裡努力奮鬥,這才是多數人的生命常態。
倒不是説柯文哲的話不對,我想説的是,對大多數的我們而言,如何和「失敗」相處,從中獲得養分,邁向人生上或心境上的「成功」,這是多數人的永恆功課。
●作者:羅智強/前總統府副祕書長。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來稿或參與討論,文章歡迎寄至
public@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