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潭藻礁何去何從(1)(中央社記者吳睿騏、邱俊欽桃園14日電)桃園市觀音區大潭藻礁保留與否,地方意見分歧,有人盼開發帶來工作機會,有人堅守環保不妥協。居民認為不論是否開發,做好保育措施與嚴禁破壞法規,是責無旁貸的路。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桃園在地聯盟理事長潘忠政告訴中央社記者,藻礁是非常珍貴的生態資源,珊瑚礁很多國家都有,但大面積藻礁卻只在桃園才看得到。過去數10年受工業污染、填海造陸破壞,桃園75%藻礁生態瓦解,目前僅剩觀音區的大潭與白玉海岸,以及觀新藻礁野生動物保護區約5公里範圍,還看得見生態豐盛的藻礁。
潘忠政表示,觀音向來是各種污染工業進駐之處,沿海許多土地被徵收為工業區,早年部分民眾迫於無奈遠離海岸,不了解地方生態的珍貴。
潘忠政指出,保留藻礁豐富生態資源,政府應積極尋求替代方案,中央推動2025非核家園,鄰近台北港的核一、核二廠也計劃除役,正好可考量轉型為天然氣發電廠,並於擁有閒置土地的台北港興建天然氣接收站,不但可縮短時程,也節省建設經費,保留世界級地景及沿海豐富生態環境。
只是這樣的論述,聽在贊成開發的地方居民耳裡並不認同,大潭里一位居民黃先生就告訴中央社記者「這些藻礁早就死了」,觀音區有多個工業區,多年的污染早就導致藻礁死亡,環保團體該保育的是已劃設為保護區的觀新藻礁區,而非阻礙地方發展。對環團的堅持,黃先生激動的反問,「不開發要做什麼?」
黃先生說,近年台灣沿海漁源嚴重枯竭、魚苗銳減;父執輩時代,漁民出海就能有許多漁獲,還可以撈捕魚苗補貼家用,現在沿海根本捕不到魚,以前藻礁活著時,地方婦女還可採海菜,現在也已經10多年不曾看見海菜生長,許多鄉親無奈轉行謀生,附近從事漁業工作的人屈指可數。
另一名林姓居民也說,觀塘工業區開發後起碼能增加地方就業機會,減少年輕人外流。早年許多土地被徵收為工業區,居民沒有農田可耕作,沿海氣候條件不佳,也不易推動觀光產業,里民只盼透過開發案回饋帶動地方發展。
中壢區漁會陳姓會員接受中央社訪問表示,隨著政府推動大潭電廠及風力發電等建設,漁民觀念也逐漸改變。就傳統漁民觀點來看,會員當然不希望開發,但劃為保護區同樣會影響到沿海的捕撈作業。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姓會員表示,海洋是公共財、公共區域,非獨厚漁民個人,桃園沿海部分地區早劃為保育區,但重點在於政府能否落實法令,嚴格取締污染防範環境惡化,再劃設保護區與否並不重要;而他也坦承,漁民作業方式也要隨著環境的不同改變。
環保與開發,始終是個難解的課題。如何做好保育措施並落實相關法規,是責無旁貸的一條路,也是面對藻礁議題的應有態度。106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