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諾貝爾物理獎,頒給首度觀測到重力波的雷射干涉重力波偵測站(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簡稱LIGO)的3位奠基者,魏斯(Rainer Weiss)、巴瑞許(Barry Barish)、索恩(Kip Thorne);台灣清華大學光電工程所教授趙煦的研發團隊,也是LIGO團隊的一員,對獲獎感到與有榮焉。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世紀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在1916年透過廣義相對論預測重力波的存在,但他當時認為,宇宙星體劇烈運動產生的重力波,因距離地球太遠,弱不可見,在地球上不可能偵測到,讓相對論最後一個預言,在百年來遲遲無法證實。
隨著人類觀測力量的進步,準備攻克愛因斯坦留給人類的最後一道謎題。LIGO於2002年成立後,號召全球科學家一起尋找重力波,並在2010年找上趙煦的團隊,負責研發高靈敏度的雷射反射鏡鍍膜,降低熱擾動雜訊、提高重力波觀測儀的靈敏度,更快、更準確地捕捉到「宇宙的聲音」重力波。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5年9月,LIGO終於成功觀測到重力波,並於2016年2月發表關鍵論文,震撼學術界,這篇論文由1015個作者一起掛名,趙煦團隊就是其中5人。對此,趙煦表示:「對於LIGO團隊的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物理獎,我們與有榮焉。」他也謙虛地說,清大5人團隊的貢獻,遠不如3位諾貝爾得主。
趙煦還說,重力波的研究還有很長遠的路要走,未來要發展成「重力波天文學」,因此偵測器靈敏度,還要再提高,清大團隊將持續與LIGO合作,一同揭開宇宙的神祕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