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影音使用行為不斷改變,Google 台灣總經理陳俊廷今 (28) 日指出,現在的消費者對影音的需求不受時空限制,可自主掌握想看的內容,加上跨螢行為普及,使用者注意力更難集中,若想要抓住使用者目光或引發共鳴,就得從先前專注於「觸及率」的廣告投放模式,轉往提高廣告投放的「可視度」,且據 YouTube 本身的經驗來看,過往的 30 秒廣告已不再流行,精簡的 6 秒廣告反而更能有效傳遞資訊。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相較於觸及率,「可視度」可說是近期才興起的效益評估名詞。Google 台灣業務副總經理葉揚解釋,所謂的可視度,是指使用者觀看超過 50% 的影音內容時間達到 2 秒,才能計算為一次有效觀看。她強調,影音內容不是曝光就有效果,有沒有看被看到、是否被看進去才是重點,而這也讓可視度逐漸成為評估廣告效益的有效機制。
據《YouTube 使用行為大調查》報告,台灣的 YouTube 重度使用者 (每周造訪逾 21 小時) 平均年齡約 31 歲,低於電視重度使用者的 37 歲,而台灣 YouTube 影片平均可視度為 94%,高於其他網頁或應用程式的 73%。
可視度若能提高,自然也會影響使用者的購買意願,報告中指出,購物時會在 YouTube 上搜集資訊的使用者中,約有 24% 會在瀏覽後前往線上商店、另有 31% 會直接造訪實體店面,顯示能抓住目光的影音內容,也能進一步促動消費者在各類通路的消費行為。
隨著 YouTube 創作者 (YouTuber) 的崛起,其在影音平台上的影響力也大幅提升。據報告中指出,約有 21% 的使用者訂閱至少一個 YouTuber 頻道,且其中有 51% 的用戶認為 YouTuber 會影響他們對品牌的認知,許多廣告主相中此趨勢,相繼與 YouTuber 展開合作,要藉由創作者的創意影音內容,來為品牌說故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YouTube 使用行為大調查》報告由 Google 與益普索市場研究進行,訪問樣本數為 2000 人,對象為每個月至少上網一次的 16 至 54 歲民眾,居住地遍佈全台地區,且曾在過去一年購買美妝、食品、科技、汽車、金融、通訊與教育類的產品。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鉅亨網》
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