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楊威利/無人機國軍需求孔急 便宜行事亂移編

▲花蓮空軍基地開放時展示的大型無人機,外界稱為騰雲無人機,這種無人機外型類似美軍的RQ-9。(圖/NOWnews資料照)
文/楊威利-2017-09-10 10:17:16
9月初一則重要的軍聞為空軍防空飛彈指揮部於9月1日成軍,但同一時間卻有報載指出,陸軍戰術偵搜大隊所屬無人機與人員也將移編海軍。8月中旬,台北航太展中,中科院也展示出類似以色列哈比(IAI Harpy)的新式無人機,後續其他媒體批露,陸軍將無人機移編海軍後,送抵立院的107年度預算書,竟然還編列2億元的採購預算。無人機已成為軍武界的新銳之星,上述新聞顯示,其實台灣軍方需要很多無人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無人機正式名稱為無人飛行載具(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大眾為求方便而以無人機簡稱,後續無人機系統日益複雜,漸以無人飛機系統(Unmanned Aircraft System, UAS)取代無人機這名詞。

以色列於1980年代研發無人機時並不為美國重視,後續看到無人機的軍事潛力後才投入大筆經費研製無人機;無人機令人印象最深的情景就是美國獵殺中東恐怖分子時,由無人機所傳回來的即時影像,需知這類影像資訊傳遞是越過大半個地球的距離而來。目前美國則研製無人戰機(UCAV),並積極的在各機場與航艦上起降做概念驗證。

台灣研製無人機的起步較晚,先前因IDF戰機量產完畢,中科院許多航空科研人才轉移研發能量所致。目前研製出來的無人機體積從大到小,計有大型騰雲無人機、中型銳鳶無人機、小型紅雀無人機以及台灣版哈比無人機,此無人機正式名稱為反輻射無人載具系統(Anti Radiation Drone),中文雖為無人機,但英文Drone的名稱很清楚的顯示,這是一種可消耗性、「有去無回」的無人機。

▲銳鳶無人機為中型無人機,由陸軍戰術偵搜大隊操作,初期計畫名稱為中翔無人機,機身右側可見中翔字樣。(圖/NOWnews資料照)

紅雀小型無人機為小部隊操作無人機,外型類似美軍RQ-11A,目前配發陸軍航特部與陸戰隊,其中陸戰隊在加祿堂、漢光33號演習山水沙灘搶灘中,早於登陸舟波前施放紅雀無人機,先行偵察岸上敵情動態並將影像情資後傳指揮艦以利登陸指揮官研判。

銳鳶無人機於2013年9月底成軍並納編於戰術偵搜大隊,下轄1、2、3中隊與教勤中隊,初期負責戰場情搜、監控、通訊中繼、戰損評估等任務,後續也運用在許多不明船隻的監控上,取得了不錯的成果。這類雙尾樑尾翼,輪式起降的中型無人機,一般認為是衍生自以色列陰影與獵人系列無人機。

外界傳聞中科院研製已久的大型無人機,8月份於航太展中正式亮相,被外界稱為騰雲的大型無人機外型類似美軍RQ-9,雖然陳展時刻意於騰雲機翼下攜掛救援莢艙,但其軍事意義不言而喻,中科院實不必這樣採取這樣的「障眼法」陳展。

中科院藉由外國軍火展與台北兩年一度的航太展,展示自己的科研能量,這是好事,惟後續的推介與軍種配置卻讓外界霧裡看花,摸不著頭緒。在2015年4月,報載海巡署以「未符本署需求」為由,拒絕採用中科院推介的銳鳶與紅雀無人機,實務理由是紅雀無人機續航力不足,巡弋距離僅及巡防艦上人員目視範圍;銳鳶無人機則是無法承受8級風力,出海10浬後海域風向與氣候條件不利控制。

但實際上海巡署需要的是能搭配巡防艦艇出海值勤的無人機,而且由無人機所蒐集到的影像情資必須超過巡防艦艇桅桿上所架設的各種感測器,否則無配置無人機的必要。以此標準來看,紅雀小型無人機未達標準;鋭鳶無人機則受限於地面控制站(GCS)無法遠航也未達海巡署需求,但問題是中科院怎麼會兩次向海巡署推介紅雀與銳鳶無人機?

而在2013年台北航太展中的中科院攤位上,有一款名為「魔眼」的無人直升機也赫然在陳展區內,這類算是小型直升機之類的無人機,廣為各國海巡單位與海軍採用,那何以中科院不積極的開發類似產品供海巡署採用,反而去推介海巡署不適用的銳鳶與紅雀無人機?

除空軍與陸軍外,海軍與海巡單位也是操作無人機的使用大戶,市場上也有很多成熟的產品。以新加坡海軍勝利級巡邏艦使用的掃瞄鷹(Scan Eagle)為例,勝利級巡邏艦施放掃瞄鷹無人機後,當做通訊中繼、影像情資收集等軍事用途,掃描鷹無人機由艦艇上的彈射器彈射,再由艦艇以張網捕抓方式回收。這種特異的回收方式優點為所需操作空間小,海巡艦艇後方直升機甲板就可操作,掃描鷹無人機可以延伸海巡艦艇的偵搜距離,回收也相當方便,也有實際操作經驗,中科院科研人員難道會不知道這種發展趨勢,非得跟海巡署推銷銳鳶與紅雀無人機?

▲新加坡海軍的掃描鷹無人機,以彈射起飛、張網回收模式操作,適用於小型艦艇後方甲板操作。(圖/新加坡國防部官網)

中科院推銷自己的產品本無可厚非,但總得按照客戶的需求去推介,就算目前並無類似掃描鷹之類的無人機,相信以中科院的能力也應當研發的出來。

另外,一個軍種誤用的案例是,陸軍銳鳶無人機移編海軍,根據報載與退役將官的批判,主要論點為,銳鳶無人機當時的作需與建案,都是替陸軍設想,如今移編海軍當作偵照不明船隻的載具(過往陸軍操作時也遂行類似任務);但銳鳶無人機必須在陸地起降與操作,無法配合艦隊執行長距離任務,這進一步限制了海軍艦艇運用銳鳶無人機的巡彈性。同一時間,陸軍原本的砲火導引與修正任務,卻因移編後,欠缺銳鳶無人機的支援。

國防部在本次銳鳶無人機移編海軍時的規畫是小型紅雀無人機歸陸軍,中型銳鳶無人機歸海軍管,大型騰雲無人機歸空軍。但事實上由於載具與科技的日新月異,各軍種對無人機的需求大增,除數量與品質外,甚至應成立無人機指揮部來統籌運用。

對陸軍來說,基層單位需要紅雀這類可供班排級部隊使用的無人機,用以偵測即時敵情動態,也需要銳鳶這種砲兵導引的中程無人機。海軍監偵指揮部需要銳鳶這種岸基型無人機,對台海周邊海域不明船隻做中距離偵照,更需要騰雲之類的大型無人機做遠距離監偵,戰時還可以用騰雲當作無線電中繼載台,甚至協助海軍其他各式載台發動飽和式的反艦攻擊。空軍需求無人機更甚。為此,台灣軍方有必要成立無人機指揮部統一事權,以利發揮無人機潛在優勢,發揚整合戰力。

亞洲小國新加坡看到無人機的潛在優勢,早已在空軍司令部底下成立無人機指揮部,或許這個被台灣政客看不起的國家,在無人機運用這一領域上有其獨到、並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吧!

●作者:楊威利/資深軍事評論員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來稿或參與討論,文章歡迎寄至public@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