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度颱風「谷超」今(7)日凌晨解除海警並減弱為熱帶性低壓,成颱時間不到一天、相當短暫,專家們也紛紛對此做出說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氣象達人彭啟明在臉書上指出,由於谷超發展不起來,凌晨便被降級為熱帶性低壓,成颱時間短,主要是因颱風主體結構與低層的環流差異過大,一邊已跑去南海,移動速度快,低層環流卻仍在台灣南部,小小的一個系統相當迷你,但被日本氣象廳認定為颱風後,氣象局也只能依照標準作業流程發布海警。
而氣象專家吳德榮也在「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專欄中,表示昨(6)日位於巴士海峽的熱帶性低壓,被命名為「谷超」後,西北太平洋部分作業作中心皆以最弱的「輕颱」跟進,美軍JTWC、香港天文台則不認同,昨晚 8 時北京氣象局也退岀;但台灣氣象局依「警報發布辦法」也只好走一趟颱風警報的流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至於為何會這樣?吳德榮解釋,是因西北太平洋沒有真正的氣象觀測飛機可完整觀測其結構、強度,僅可透過衛星雲圖判斷,各國皆使用 Dvorak 估計法,但這方法相當主觀也會因人而異,遇上高低層分離的谷超,各國在不同的時間、定岀不同的結果都不奇怪。
▲今(7)日2:30短波紅外線(SWIR)衛星雲圖顯示,仍可見熱帶性低氣壓,高(紅虛圈)、低(黃菱形箭頭)層分離的結構。(圖/翻攝自「洩天機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