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北美辦事處代表David Gould與印度有機農法學校校長Jakes Jayakaran 25日受邀來到彰化,為2017國際有機農業3.0亞洲區研討會演講,吸引來自中部縣市約200名農民參加,農委會農糧署署長陳建斌表示,「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補貼要點」已經通過審查,九月農友就可以開始提出申請,希望在年底達到有機及友善環境耕作面積10,000公頃的目標。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來自美國的IFOAM國際有機運動推動聯盟北美代表David Gould分享有機農業3.0概念。(圖/記者陳雅芳攝,2017.8.25)
國際有機農業專家David Gould於研討會上指出,所謂的有機農業3.0,相較於有機農業2.0規定有機農產品要經過第三方驗證,難度較高,有機農業3.0是透過由生產者與多位利害關係人,共同組成的「參與式保障系統」簡稱PGS(Participatory Guarantee Systems, PGS)來對農產品把關。
▲農委會農糧署署長陳建斌宣布有機農業的政策大利多。(圖/記者陳雅芳攝,2017.8.25)
由於明道大學占地利之便,離年底將完工的「彰南高科技農業產業園區」僅有六公里的距離,該校精緻農業學系歷史悠久,有專業的農業師資,校長郭秋勳表示,未來將全力配合發展南彰化地區成為高端農業技術的示範中心。
▲2017有機農業3.0亞洲區研討會邀請專家講授。(圖/記者陳雅芳攝,2017.8.25)
來自竹山的農民廖雅仙擁有3甲地,從零開始要發展有機農業,已經投入兩百萬資金整地和建置設施,準備種植芭樂和火龍果,廖雅仙說,這次來參加研討會看到有這麼多志同道合的人覺得很開心,也希望政府能夠對這些想發展友善耕作的農民多些補助,減輕負擔。
▲2017有機農業3.0亞洲區研討會吸引約200名農民參加。(圖/記者陳雅芳攝,2017.8.25)
在二水種植芭樂的青年農民施志穎也說,有機農業不只是投入的資金成本高,折損率也高,一般的種植技術可以採收八成,但有機農業卻可能只收成一半,賣相也不好看,造成很多農民不敢轉型,施志穎現階段也還在觀望與評估。
陳建斌指出,之前農民要拿到有機補助,必須自己先獲得「有機認證」,但現在不用,只要農民有意願轉型,就可透過農業團體(如農會、公司或合作社)申請「友善農業耕作」補助,1公頃1年可獲3萬元補助,連續補助3年,第4不再補助,而農民就應該成為有機農戶。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7有機農業3.0亞洲區研討會吸引約200名農民參加。(圖/記者陳雅芳攝,2017.8.25)
陳建斌說,過去農委會的有機補助經費一年約2億6千萬元,最為人詬病的就是小農「看得到吃不到」,必須「靠自己」獲得有機認證。現在政府大力推動「有機轉型」,經費是過去的5倍,達到13億之多,農民有意願轉型,就可先申請「友善農業耕作」,未來,希望農友共同來推動「有機之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