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改善煩人的皺紋問題,許多人會想到肉毒桿菌,但又怕打完之後會皮笑肉不笑、尷尬又僵硬。已經使用超過20年的肉毒桿菌,一開始是為了治療眼尾肌肉的不正常活動,運用在臉部美容上,便成了除皺的好幫手,而西方國家又比亞洲國家更早開始利用肉毒桿菌除皺,所以肉毒桿菌除皺的標準劑量都是以西方人為考量。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黃柏翰醫美集團院長黃柏翰表示,肉毒桿菌施打後常有的僵硬問題,可以是因為注射部位與劑量不夠精準。黃柏翰發現,亞洲人不應直接沿用肉毒桿菌的標準劑量,而是應該依每個人特有的肌肉、表情去判斷肉毒桿菌施打的位置與劑量。對於首次施打或未曾以二段式注射精準估算過劑量的人,建議採二段式施打的方式,找出專屬於每個人的客製化肉毒桿菌劑量,這樣一來就不會發生術後表情過於僵硬的問題。
黃柏翰院長利用這項這項肉毒桿菌新打法的創新概念所提出的建議劑量,發表在國際知名的期刊《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 Global Open》中,為肉毒桿菌在亞洲人的施打畫下關鍵性的歷史定位。
黃柏翰院長表示,亞洲人、西方人皮膚構造天生不同,西方人皮膚較薄,而且平時表情比較豐富誇張,所以容易產生皺紋;相較之下亞洲人皮膚較厚、除了某些特定表情外,臉部肌肉使用程度不如西方人,因此皺紋產生的時間較晚,紋路也較同年齡的西方人少而淺。舉例來說,原先西方文獻建議施打於額頭的標準劑量是20單位,分4-6個點施打,如此每個注射點的劑量都相當多,用以弭平西方人較深的皺紋。相同的用量套用在亞洲人身上,劑量就會過多,黃院長研究中發現台灣人不少人只要較少劑量就能達到有效的除皺效果。
肉毒桿菌施打的劑量不應該有標準答案,黃柏翰院長建議,患者如果從未施打過肉毒桿菌,術前一定要多與醫師溝通,讓醫師可以仔細觀察說話表情時的肌肉變化,因為每個人的表情與使用的肌肉都有所不同,要依照每個人的特有的解剖結構與功能來決定施打的部位與劑量。
黃柏翰指出,諮詢過後醫師會先規畫一個客製化的肉毒桿菌劑量,第一次施打後的一周再回診觀察術後狀況,醫師如果認為有需要追加注射的劑量,會再進行第二次少量的施打,這樣分次施打的方式可以避免過量的問題,以免術後表情過於僵硬、皮笑肉不笑,找到最適合的劑量之後,患者日後若要再施打,就能依循之前的經驗來規畫施打的部位與劑量。
黃柏翰院長表示,臨床經驗看來,大多數台灣人習慣單個部位施打肉毒桿菌,其中最在意魚尾紋、其次是皺眉紋,排名第三則是抬頭紋,但其實較好的做法是全臉都均勻施打肉毒桿菌,但重點部位劑量較多,這樣整體看來會比較自然;如果只打在特定單個部位,和其他沒有打的部位比較之後,很容易就會顯得某些區域完全沒有皺紋,未治療的部分則老態畢現。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黃柏翰強調,臉部每個部位的肌肉厚薄都不同,所以施打肉毒桿菌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例如魚尾紋之表情肌較薄、面積大,適合少劑量多點的打法;皺眉紋則相反,因為肌肉較厚,所以適合多劑量少點,而抬頭紋則要看每個人眉毛位置並衡量額頭寛度來施打,以免術後導致「壓眉」。
最後,黃柏翰院長提醒,肉毒桿菌劑量不是打愈多愈好,更要抛開追求高CP值的想法,而是要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劑量,這樣的術後效果才會最自然完美。詳情可至
https://goo.gl/HNEV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