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哈利王子最近在一部紀錄片放映的場合上提到他的母親,而他流下了眼淚,並表示20年前在母親逝世的葬禮上也曾哭泣過,這段時間之中似乎沒有再流過眼淚。「人們以不同的方式處理悲傷,我的選擇是將之關閉、封鎖起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哈利王子談話的背後其實也存在著一些文化議題,那就是身為男人的他如此壓抑自己的眼淚,這究竟是為什麼?或者說,有什麼環境因素促使王子選擇將眼淚往肚子裡吞嗎?我們的刻板印象總是覺得男孩子要比女孩子少哭些,臨床心理學家Ad Vingerhoets教授在荷蘭進行有關人們流淚的研究,有關男女流淚的比例,在他的研究報告中女性平均每年流淚約30到64次,而男性每年只流淚6到17次(顯然這比哈利王子高出很多)。
心理學家Georgia Ray解釋說,男人與女人流淚的原因,從生理學到社會學都有一些非常明顯的差異。「從自然因素與養育過程的關聯,男人哭泣沒有女人來得多。」生理方面可從激素解釋,與情緒反應有關的生理激素,男性分泌比女性來得少。除此之外也有明顯的社會原因,社會期望與傳統觀念阻礙了男人在哭泣上的表現行為。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然人類的淚水可能因為非常多原因而流,舉凡悲傷、憤怒、慚愧、幸福、悔悟、感激等情緒,十分複雜,通常是自發性的。但是,儘管我們知道眼淚是什麼,但流眼淚的動作對於人類究竟有什麼樣的意義,已經困惑了科學家好幾個世紀。達爾文(Charles Darwin)1872年對於眼淚的看法是認為它毫無目的,「哭泣是人類情緒偶然的突發現象,眼睛所分泌的淚水沒有特別用途。」
幾十年後,Vingerhoets教授強烈質疑此一看法,他明確反對達爾文的理論,但是沒有提出有力的證據反駁。另外有個較為廣泛認知的理論來自William Frey,他認為流淚是人體釋放體內毒素的一部份,眼淚比起釋放情緒「更像是在釋放人體蛋白質」。Nick Knight則認為這是情緒連動神經系統的結果,流淚的行為是受到情緒波動的神經自然反射結果。目前為止流淚的運作背景仍然眾說紛紜,但今天我們會建議讓它在適當的時機自然地宣洩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