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這些年來在商業通俗作品上的成績斐然(先撇除《記憶拼圖》),《針鋒相對》、《蝙蝠俠》系列三部曲、《頂尖對決》、《全面啟動》到《星際效應》都取得觀眾驚嘆掌聲與票房成就,使得諾蘭理所當然地成為了近年華納合作的優質模範生。在模範生取得這麼多關愛之後,諾蘭自然開發題材上有著更高的自主權,於是當他選材二戰的大規模撤退歷史為題的《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不難想像諾蘭的角度自然是「非典型」的戰爭故事,並非觀眾習慣的樣板風格。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多半戰爭其實是混亂不堪的,受制於電影的線性剪接敘事基礎,使得電影裡的戰爭必須符合三幕劇的起承轉合。但現實生活中的戰爭很難完成這種戲劇期待,更甚者,電影中的戰爭為了強調主客地位,而有著鮮明的政治觀立場。諾蘭挑敦克爾克就是選擇了一段切片來討論戰爭中的人性尊嚴。對多數觀眾來說,失去了典型看三幕劇那樣的情緒起伏。
《敦》片甚至是破碎的面貌,要觀眾自行從多段故事交錯的時態去拼湊整體局勢。當然熟悉諾蘭電影中時態的創意佈局的話,我們都看過《記憶拼圖》中的時態交錯下所羅織的推理懸疑,更別說精算萬分的《全面啟動》與《星際效應》那些分秒魔法。
片中的海軍陸軍空軍在字卡中的一周、一天、一小時,其實並未特別細述作用為何,留給觀眾自行解讀。也許陸上防波提就是要撐一周(事實上是超過一周才完全徹退完畢),海上民船一天內的英勇助人與空軍在一小時內體現的生死交關。但這回諾蘭並不打算給個清楚時間算計方式,都能應該讓觀眾領悟到戰事無情,生死一瞬間的無可奈合,以及為求生存不顧人倫道德,這些槍林彈雨間本來就會扭曲人性,就算尊嚴盡失,為的也只是看見活下去的能力。
這些議題難道過去戰爭片拍得還不夠多嗎?諾蘭的驚喜又在哪?
除了以IMAX攝影機做足實拍戰爭技術畫面,令人尊敬也佩服之餘,《敦》真正的魔法是放大了戰爭參與者從過去都只是旁觀,巨大的銀幕魔法讓我們都成了每個角色。你會認同戰爭底下的求生小兵,也能明白他為了想早點上船撤退,避免德軍轟炸死在沙灘上,刻意擔任醫護兵挑著傷兵穿越人群而先上船。沒想到上了船卻反而被趕下去,結果被趕走之後船還被炸沉。
《敦》片處處安排急轉直下的不安感,每一處都不是平安保險的,你以為上了船或是躲在哪都是求生保險,結果換來的都是不斷逼進的死神。生死不可測,每一刻都不安。特別是空中纏鬥時的對峙張力,《敦》不走華麗的《捍衛戰士》風格,而是給觀眾看見連要瞄準擊發都是這麼困難的瞬間,就連要脫離機艙都可能危機四伏 。
戰爭底下的後遺症也一併討論了,如奇連墨菲(Cillian Murphy)飾演一位得了砲彈創傷後壓力症候群(shellshock)的患者,失手誤傷某個孩子意外致死,船員為了不讓這位士兵蒙上殺人陰影,還刻意保護這個不幸消息,這個角度倒就少見於戰爭電影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敦克爾克大行動》是出色的歷史劇情片,而非典型的戰爭爽片。透過時間切片與重組的時態,讓觀眾自行拼湊出新的戰爭樣貌。其中特別是漢斯季默的配樂,如炸彈倒數般的滴答聲給足我們觀影壓力,彷彿是無處不在的德軍,每一刻都驚悚恐懼,直到最後一刻這些自認是沙場上的狗雄卻得到家鄉給予英雄對待,那刻才看見命運超越勝負的定數,是如此可貴。
本文作者《膝關節》白天是電影服務業,晚上是評論出版業。曾任電影公司行銷公關、藝文線、電影線記者、金馬獎、高雄電影節等評審。部落格「愛護你的膝關節」曾獲資策會部落格百傑「動漫影音」類首獎。著有《這不是一部愛情電影》、《大人的戀愛》。文章散見各報章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