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越熱,蚊子越愛叮人,食藥署今(4)日宣布,低濃度敵避「防蚊液」全面解禁了,改列為「乙類成藥」,民眾要買,不必再專程找藥局,在平常的超商、百貨、雜貨店甚至於餐飲服務業也能販售;目前國內已經有5項商品轉類完成,只剩下1張藥證還沒來申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食藥署此次鬆綁,是將含DEET(Diethyltoluamide)成分且含量在15%以下的防蚊藥品,從「醫師藥師藥劑生指示藥品」改列為「乙類成藥」,一般通路通通可以賣,便利民眾購買。
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潘香櫻表示,目前含有DEET成分的防蚊產品,主要用途、適應症為「驅逐蚊、蜱(壁蝨)、蚤」,濃度約在12到50%間,這一波解禁主要是針對使用安全性疑慮較小的15%以下低濃度防蚊液、防蚊藥品。
潘香櫻說,至於高濃度的防蚊液,由於若操作不當,仍有可能造成皮膚過敏、皮膚不良反應等,所以仍維持「醫師藥師藥劑生指示藥品」,須在藥局購買,由藥師教導正確使用方法。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濃度高低,會不會影響防蚊效果?一般民眾可能會有濃度越高、防蚊效果越強的迷思。但潘香櫻強調,濃度的高或低,其實只影響必須補充防蚊液的間隔時間長短而已,濃度低者,補充頻率得較頻繁。
至於網購方面,食藥署強調,一般個人仍不可以網拍這類藥品,否則觸法可罰3萬到200萬元;但若是擁有實體店面的通路,則可以從事網路販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