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湖牽水狀文化祭已由國家指定重要民俗「口湖牽水狀」,每年農曆6月7、8日,在口湖地區金湖萬善爺廟、下湖港萬善祠(蚶仔寮),以及下寮仔萬善爺廟舉行燒狀、放水燈、挑飯擔祭祖靈等重要祭祀活動,以緬懷先人遭受水災侵襲之苦難歷史。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縣長李進勇表示,起源於172年前(西元1845年)農曆6月7、8日,口湖沿海地帶遭受颱風及連日的暴風雨侵襲,沿海數個村莊、約7千多名的村民於大水中罹難,清道光皇帝憐憫百姓受難,加封水災受害者為「萬善同歸」;災後又因瘟疫爆發,前後總計造成約1萬人左右的罹難人數,為口湖地區流傳至今傷痛的歷史記憶。
李進勇指出,口湖牽水狀是以金湖萬善爺廟、下湖港萬善祠(蚶仔寮)、口湖四湖萬善爺廟(下寮仔)3間廟宇自發舉辦,為台灣最大型之水難祭祀活動。今(1)日分別於金湖萬善爺廟、下湖港萬善祠舉行文化祭活動的高潮—排"狀"、燒狀,成千上萬的水狀整齊擺置於廟埕,在祈福活動過後燃獻予先人,場面莊重盛大、蔚為壯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牽水狀文化祭追思會1日在下湖港萬善祠舉行,由李進勇縣長主祭,文化處長林孟儀、口湖鄉長林哲凌等地方士紳陪祭,另外,廟方亦組織地方學童參與追思會,讓學童表演感恩的心以及拍手歌,並透過向先人墓塚獻花對受難先人表達致意,希冀引發民眾對於環境衝擊下人類與大自然共存之反思,也呈現對先人慎終追遠之意義。
「牽水狀」、「放水燈」、「挑飯擔」、「萬人塚點燈」等緬懷追思先人的活動儀式,歷經一百多年以來的傳承,是國家級無形資產。(圖/記者蘇榮泉翻攝,2017.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