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12)日是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的日子。這150年中華大地和整個人類世界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孫中山在這150年歷史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精神,以至於直到今天,我們都能強烈的感受到他的存在。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孫中山(1866年-1925年),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締造者
根據台灣網報導,習近平總書記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孫中山正是這樣一位推動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踐行者。孫中山畢生為國家統一、民族復興鞠躬盡瘁。了解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清末統治下的中國貧弱,國力衰弱不堪,百姓民不聊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當時還在學醫的孫中山痛感『醫人不如醫國』,果斷棄醫從政。
1894年11月24日,孫中山在檀香山建立興中會,興中會是近代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孫中山提出了『驅逐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的主張。次年1月,孫中山回到香港,成立了香港興中會,準備在廣州發動起義,因事情洩露而失敗,被迫逃亡海外。清政府將他列為重要政治犯到處懸重賞通緝。這一年孫中山29歲,他萬萬沒想到此後的一生都將奉獻給國家統一大業。
此後16年,他一直旅居海外。先後5次環游世界,在華僑中廣泛宣傳革命,建立革命組織。1896年10月,孫中山在英國倫敦被清政府大使館誘捕,後來經他的老師英國人康德黎營救才脫險。1905年8月大陸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在東京成立,孫中山被一致推舉為總理。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的發刊中,孫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即三民主義的政治綱領。
早年孫中山曾以『逸仙』之名在博濟醫院學醫並從事革命活動。
興中會成立時,主要成員留下的珍貴合影(第二排右三為孫中山)。
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先後發動武裝起義10次。其中最悲壯的是1911年4月27日的黃花岡起義,最後七十二烈士全部為革命獻身。黃花崗起義七十二烈士下葬近一年,孫中山率十餘萬人到黃花崗公祭革命英魂,親手種下了四棵馬尾松。2010年,這四棵樹中最後的倖存者也患上了號稱『松樹癌症』的松材線蟲病,經專家會診,搶救60多次未能成功,最終在2012年被宣告死亡。但這棵『中山樹』現在仍立於黃花崗,被製成廣州第一棵死亡古樹活標本。
『中山樹』被製成廣州第一棵死亡古樹活標本
直到1911年12月25日回到上海,被十七省代表會議推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闊別祖國十六年的孫中山才真正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在海外的16年間,孫中山廣泛聯繫華人華僑,一面心繫祖國,一面呼籲革命,『曲線救國』也成了孫中山革命生涯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正式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中華民國成立。辛亥革命的勝利,為後來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創造了有利條件。然而由於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自身的軟弱,不久革命的果實即被軍閥頭子袁世凱竊取。此後的十幾年間,孫中山一直為中國的革命事業奔走,鞠躬盡瘁,感染和影響著一批又一批的革命者為中華民族復興不懈的奮鬥!
可以說,孫中山是中國歷史上獨有的時代標籤,他受人愛戴,受人民擁護。毛澤東指出: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給我們許多有益的東西。現代中國人,除了一小撮反叛分子以外,都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的繼承者。在這種影響下,我們完成了孫中山先生沒有完成的民主革命,並且把這個革命發展為社會主義革命。
孫中山的這些精神品格你應該學習:
1.天下為公
孫中山一直把『天下為公』作為自己的人生信條,一生的事業追求。捨小家,為大家。『天下為公』也是孫中山的思想核心。
『天下為公』原文出處《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天下為公,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重要規範。既是個人修養之要,也是社會道德的最高原則。它所要求的是關心他人、扶危濟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追求平等、公正,視公共利益高於一切。它的最高境界是在義利相矛盾、相衝突的情況下,以『義』為重,『先義後利』乃至『公而忘私』、『大公無私』的自我犧牲。
在孫中山理想中的未來社會裡,做國家主人的是全體人民,管理國家大事的是全體人民,享受平等幸福的是全體人民:『真正以人民為主』;全國人民『生活上幸福平等』;『民有』、『民治』、『民享』完全實現,實現古人說的『公天下』。
2.愛國主義精神
孫中山畢生都在追求國家的獨立、民主和統一,並始終把愛國主義與爭取民族獨立、國家統一緊密聯繫在一起。愛國主義,是貫穿於孫中山思想和行為的一條主線,孫中山愛國主義的集中體現,就是為祖國的統一而奮鬥,反對分裂祖國。
孫中山的關於國家統一的論述,是中華民族豐富的歷史遺產和寶貴的精神財富,對於我們廣泛團結海外華人、深入開展對台工作、促進祖國統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要的現實意義。
3.堅韌不拔的意志
孫中山先生曾經這樣說,『樂觀者,成功之源,悲觀者,失敗之因。必有樂觀之精神,乃有堅忍之毅力,有堅忍之毅力,而後所抱持之主義乃克達其目的焉。』
從一次又一次的起義革命中可以看出,孫中山始終保持樂觀的態度。不卑不亢,不離不棄,一直戰鬥到自己生命結束的那一刻。最後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革命誓言,成為一代代革命者的精神引導。
4.廣泛聯繫海外華人華僑,同呼吸共命運。
在孫中山的革命事業中海外華人華僑是孫中山忠實的支持者,孫中山曾說,『華僑是革命之母』。華人華僑是中華民族的有機組成部分,在當今各民族團結,廣泛聯繫海外華人華僑的新中國,海外華人華僑仍舊沒有拋棄祖國,而祖國也從來沒有拋棄過他們。
早年旅居海外十幾載的孫中山幾乎走遍了華人華僑聚集區,他宣傳革命,宣傳祖國,一顆愛國心把所有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在孫中山精神的感召下,華人華僑紛紛捐錢捐物,為中國救亡圖存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筆。
有人說,孫中山是國民黨的人,我們為什麼還要紀念他?看一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怎麼評價孫中山?
毛澤東:在孫中山誕辰90周年之祭撰文《紀念孫中山先生》
紀念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
紀念他在中國民主革命準備時期,以鮮明的中國革命民主派立場,同中國改良派作了尖銳的鬥爭。他在這一場鬥爭中是中國革命民主派的旗幟。
紀念他在辛亥革命時期,領導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國的豐功偉績。
紀念他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的豐功偉績。
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給我們許多有益的東西。
現代中國人,除了一小撮反叛分子以外,都是孫先生革命事業的繼承者。
我們完成了孫先生沒有完成的民主革命,並且把這個革命發展為社會主義革命。我們正在完成這個革命。
鄧小平:論孫中山和辛亥革命
中國從鴉片戰爭起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成了世界著名的『東亞病夫』。從那時起的近一個世紀,我國有識之士包括孫中山都在尋求中國的出路。孫中山開始就想學習西方,所謂西方即資本主義。後來,孫中山覺得資本主義西方不行了,提出『以俄為師』,學習十月革命後的俄國,開始了國共合作,導致北伐戰爭的勝利。孫中山逝世以後,國民黨的統治使中國繼續處在半殖民半封建社會的悲慘地位,在日本侵華期間大片國土淪為殖民地……
江澤民:在孫中山誕辰13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談話
孫中山先生是傑出的愛國主義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他在我國各族人民和一切愛國人士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孫中山先生代表著一個時代。他生活在十九世紀後半和二十世紀初的大陸。那個時候,在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欺凌和封建勢力的腐朽統治之下,大陸已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從青年時代起,孫中山就懷著滿腔悲憤,以炙熱的愛國激情投身革命。他大聲疾呼『亟拯斯民於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在人民大眾中進行了艱苦的革命宣傳和組織發動工作。他高舉民主革命的旗幟,同資產階級改良派、保皇派進行了不妥協的鬥爭。他廣泛聯合革命力量,發動多次武裝起義,終於在辛亥革命時期,領導人民推翻清王朝,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這是孫中山先生的一個偉大歷史功績。
胡錦濤:在孫中山誕辰14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談話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國共產黨人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最堅定的支持者、最親密的合作者、最忠實的繼承者。孫中山先生也始終把中國共產黨人當成自己的親密朋友。孫中山先生逝世後,中國共產黨人繼承孫中山先生的遺志,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政權,開展了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
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大陸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開拓前進,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偉大成就,大陸的面貌發生了舉世矚目的深刻變化。撫今追昔,我們可以告慰孫中山先生的是,令他憂慮重重的舊中國積貧積弱的狀況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令他念茲在茲的大陸人民的生活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令他魂牽夢縈的大陸現代化的理想正在逐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前景已經展現在我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