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南延外界看衰 林佳龍:40年前國道也不被看好

▲交通部長林佳龍談高鐵南延案,駁斥外界質疑是選前政策買票的說法,舉例蓋高鐵時很多人也說會成為「廢鐵」,這都是一種「見樹不見林」的觀點。(圖/記者陳致宇攝, 2019.09.11)
▲交通部長林佳龍談高鐵南延案,駁斥外界質疑是選前政策買票的說法,舉例蓋高鐵時很多人也說會成為「廢鐵」,這都是一種「見樹不見林」的觀點。(圖/記者陳致宇攝, 2019.09.11)

記者陳致宇/台北報導

行政院長蘇貞昌拍板高鐵南延案,不過外界普遍不看好,被質疑是選前政策買票,對此,交通部長林佳龍今( 11 )日駁斥外界說法,舉例 40 年前要蓋高速公路時,有人說這是「富人才能用的馬路」,現在兩條高速公路還不夠,蓋高鐵時很多人也說會成為「廢鐵」,這都是一種「見樹不見林」的觀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交通部長林佳龍表示,高鐵南延案是國家發展重大政策,台灣要成為一日生活圈,環島一周 6 小時內回到原點,一定要靠鐵道串連,也要能夠成為快速、高速廊道,因此規畫西部高鐵、東部快鐵,南北延伸與串連,這跟選舉或政治無關。

林佳龍指出,台灣因為鐵路現代化才發展的國家,若百年前沒有前人打造鐵道路,就沒有如今便利的交通,同樣的考慮高鐵延伸問題,也要有百年遠見,來看現在做的事。

外界質疑高鐵南延案未做好評估,投資千億後續無法回收,林佳龍駁斥這項說法,他指出,高鐵現在一天運量在 16 萬至 28 萬人次之間,一年的盈餘已經破百億,蓋高鐵時很多人也說會成為「廢鐵」,這都是見樹不見林的觀點,交通基礎建設創造的社會效益,是比票箱收入十、百倍之多。

林佳龍舉例, 40 年前要蓋高速公路時,有人說這是「富人才能用的馬路」,現在兩條高速公路還不夠。不該只以票箱收入考量,社會效益、尤其帶動區域居民發展,以及國土整體規畫,才是政府思考問題的最重要角度。

林佳龍說,很多人說嘉義、雲林或彰化效益不夠,是因為「停的班次少」,他擔任交通部長後,大量增加這些車站停的班次,才發現需求量相當大,很多人是搭高鐵通勤、旅遊,這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日生活圈「生命線」。

林佳龍強調,過去政府訂定自償率問題,很多都是表面文章,為了滿足自償率,很多數據也不真實,若建設是對的,以國家資源縮短城鄉差距,此時不做更待何時。

針對行政程序問題,林佳龍澄清,審查還是會按照程序進行, 4 月已進行第一次, 9 月底會有第二次,審查討論的角度,希望有政策的高度。而過去審查的角度流於片段,不是從整體路網來思考,包含鐵路立體化,也讓每個縣市自提自償率,為何不由中央做整體規劃,負擔更大的財政經費分配。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