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仔內/想取代香港成亞太金融中心 台灣還缺這些條件

▲ 16 日晚上的遮打花園反送中集會,主辦方稱有 6 萬人參與,港警則稱高峰時約 7 千人。(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 16 日晚上的遮打花園反送中集會,主辦方稱有 6 萬人參與,港警則稱高峰時約 7 千人。(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記者顏真真/台北報導

香港「反送中」抗議越演越烈,外界也關注香港資金是否出現撤出潮?進而影響香港亞太金融中心的地位,甚至台灣也出現一股聲音,因地理位置優勢,是否可能趁勢取代香港亞太金融中心地位。但就目前來看,多數認為短期還是有困難,除國際專業人才豐富度及專業度仍不夠之外,還有租稅及資金進出管制的問題,加上台灣也同樣有兩岸政治問題,一旦有風吹草動,外資也會擔心,短期間要成為亞太金融中心有其困難。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香港作為亞太金融中心,個人財富淨值超過100萬美元的富豪人數,高達18萬人,而且至今香港仍享有獨立於中國大陸以外的關稅地位,也未被美國列於徵加關稅的地區,也是進入中國大陸資金的第一道跳板,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的「紅籌股」,更是一些中資企業籌資的主要管道。

但因反對《逃犯條例》修訂內容,香港民眾自今(2019)年6月9月發動抗爭活動至今,不僅未見解決跡象,反而越演越烈,不僅香港股匯市受挫,香港亞太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岌岌可危,因政治局勢動盪,外資及香港富豪資產也有逐漸轉移至其他市場的現象。

根據市場分析,政治的穩定還是會影響大部分的資金布局,雖然目前香港的外資不能說是大撤,但已開始分散避險。此外,台灣金融業對香港曝險也從6月的1兆282億元到7月跌破兆元,剩下9935億元,光1個月就少了347億元,又以銀行減少最多,而從國內金融業曝險的金額減少來看,外資當然也會出現撤退的狀況。

根據金管會統計,目前我國所有銀行在香港共計19家分行、1家子行、3家子公司、2家代表人辦事處,而至今年7月底止,銀行在香港的總曝險金額共計7074億元,較6月底的7352億元,就減少278億元,其中授信5429億元、投資部位1645億元,均較6月下滑。至於台灣保險業在香港總曝險金額也有2058億元,1個月也少掉了93億元,其中壽險曝險有2042億元,占比超過99%,產險僅15億元。

至於香港亞太金融中心地位是否動搖?金管會強調就最新回報情況,我國金融業在香港據點的營運,目前未受到影響,資金移動也都正常,因此還要再觀察,若有任何影響,金管會都會要求立即通報,並持續關注相關曝險變化。

而金控高層則認為,要看反送中抗議持續多久,不過,由於有很多事情可能大家都沒有預期到,相信大家也會想好備援方案。

雖然香港資金移動仍以新加坡為首,但據了解國內不少銀行已出現香港資金淨流入跡象,也出現原本未曾往來的香港個人或是企業,透過旅行或是商務的行程,親自來台灣開立DBU或OBU的美元帳戶,加上因應美中貿易戰及香港反送中抗議延燒,台灣也祭出鼓勵台灣回台投資及境外資金回台專法,金融業更早已鎖定授信及財管商機,甚至由董字輩親自領軍「打群架」,也讓國內也出現台灣是否可能趁勢取代香港亞太金融中心的地位的聲音。

不過,目前產官學者包括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財政部長蘇建榮、金控高層等多認為台灣短期間仍難取代香港的亞太金融中心地位。顧立雄就坦言恐怕沒有辦法,主要是香港是英語系地區,可以吸引各國人才投入,加上香港沒有資本管制,香港的稅基本上比較便宜,這些都是台灣很難在短時間內達到的。

也有金控高層直言,台灣金融專業人才仍不足,畢竟國際金融圈是英語的世界,而且除了語文之外,台灣金融人才豐富度及專業度也與國際金融中心仍有一點距離,再加上租稅問題及資金進出自由度,還有兩岸政治問題,只要兩岸關係一有風吹草動,外資也會擔心。

也因此,在國際人才不足、租稅及資金自由度,加上非人為的政治因素影響下,台灣短期要成為亞太金融中心是較困難的。台灣經濟研究院長張建一日前也對外表示過台灣經商自由度相對香港新加坡仍有差,短期仍難以取代香港成為亞太金融中心。

不過,張建一認為發展籌資中心是較可行的選項,主要是台灣游資充裕,加上近年超額儲蓄都高達新台幣2兆元,並陸續放寬IPO相關規定,這些都有利企業籌資,加上政府若可透過政策引導閒置資金至產業,不僅能提升台灣金融地位,也可為產業帶來資金活水。

國內金控高層也覺得台灣往籌資中心發展倒是有可能,尤其現在這波台商回台投資及境外資金回流潮,加上台灣資金本來就很充裕,台灣可以先從有優勢的部分發展,即朝利基型金融中心發展,但要做像香港這麼全方位的亞太金融中心短期仍是有困難的。

顧立雄也提到國內有很多金融商品還可以更開放,因應資金回台及國際情勢變化,今年底前將參照香港、新加坡的規定,擬定一套新的財富管理方案,目標鎖定高資產的專業投資人。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